“中國S包養心得情人節”結婚登記遇冷 無償問愛受熱捧_中國發展門戶網-國家發展門戶

作者:

分類:

requestId:68815b9ed0a904.48654410.

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,也被認為是“中國情人節”。昨天,相比現實中的婚登遇冷,網絡上則更加熱鬧,問愛員、爆照族……消費七夕的概念,向著更年輕、更低齡的人群傾斜。

過程

無償幫單身男女問愛

對話以截圖貼出

問愛過程很簡單,有需要問愛的人在帖子里回復,回復內容就包養是寫上想了解心意的對象的QQ號,之后問愛員便會加上這一Q號,按照所謂調查的形式開始問愛:“你有喜歡的人嗎?你喜歡的人名字縮寫是什么?你覺得你愛他(她)嗎?祝你七夕快樂”,最后問愛員把這些對話過程以截圖的形式貼在原帖里,并@相應的暗戀者。

記者發現,該帖子樓的回復內容里,有些會員除了留下問愛對象的Q號外,還有人會囑咐“問完刪除號”、“千萬別說貼吧名字”、“就說是隨機調查”、“一定要熟聊,不要說是調查”等等個性化的要求,問愛員也一一答應。

除了這些囑咐,有些人還會貼上其他想問的問題,如“再幫我問,你覺得前任和現任哪個好?”“前任的什么最讓你忘不了?”“你喜歡什么類型的女孩”之類的問題,問愛人也一一答應幫問。此外,還有一些人要求幫忙表白,同樣被受理。

問愛員到底又是如何問愛的。記者發現,問愛過程中,問愛員時常在貼吧里與問詢者溝通。因為問愛員在加被問者Q的過程中,會有一些認證問題無法解答,需要求助問詢者;而尚未得到包養網結果的,問愛員同樣也會與對方溝通,表示未收到回復。問愛員告訴記者,他們幫大家問愛無償,不求回報。“只要不被罵就行。”

調查

問愛截圖太隨意

網友擔心泄隱私

發帖人可可告訴記者,問愛調查的成功率是相當高的,基本都能得到問愛的結果。她加Q的過程也很順利,成功率達到80%左右,但成功加上Q的人里,有包養網些并不愿意接受調查,可可在與記者聊天時,她正與30多個不愿意回答的人死磨硬泡。她說,基本很多人都還是愿意加QQ,但有些人并不愿意回答問題。“也有人罵,會說我神經病。但我就和他們死磨硬泡,說你歧視我的職業。”“你這算什么職業呢?”“我就說我是七夕調查員。”問愛員也摸索出一些規律,如有些人QQ的好友驗證問題“你是誰”的答案一般是“人”。問愛員告訴記者,很包養網多人還是愿意回答這些問題的。

記者看到,在問愛員貼出的問愛截圖里,很多人的提防心比較弱,也較為開放,在沒有問明身份的情況下,便可直接回答問愛員的問題,甚至有些還會細聊自己的感情狀況。問愛員的死磨硬泡功底也相當了得,對于警惕心稍微高一些的人,也自有應對的辦法。如這樣的問答:“哪里的調查員?”“暑期工。”“我都不知道你是誰,為什么要回答你問題。那我問你喜歡的人叫什么”“×××,我告訴你了,你也告訴我吧。”就這樣順利要到答案。在對話中,問愛員也常常無所顧忌與對話人分享自己的愛情經歷、想法和體悟。對此,也有網友擔心隱私泄露。

記者從貼吧登記的包養賬號資料里包養網發現,這一問愛帖的參與人大多是90后,95后也不在少數。從這些人的關注貼吧來看,很多人還有著類似的興趣愛好,是追星族。發帖人可可也是哈韓追星一族。

發現

七夕當天網上出現義務問愛員

包養

“你好這里是七夕調查,你有喜歡的人嗎?你喜歡的人名字縮寫是什么?你覺得你愛他(她)嗎?祝你七夕快樂。”記者發現昨天的包養網七夕節,網上出現一個有趣的自發活動。只要你有暗戀的人,只要你有想問明心意的對象,一群“問愛”者便會熱心幫你“問愛”,并將問愛的最終結果以截圖的形式在貼吧里@你。

反響

“問愛游戲”中,90后大膽參與

問愛員到底是什么人?初三剛畢業的可可就是發起者之一。她說發起這個活動主要是因為好玩。在暗戀吧發起一個“七夕調查帖”,自發組成所謂“問愛”團,承諾只要在回復里貼上自己暗戀人的QQ號,她和小伙伴們就能幫大家調查了解對方的心意,有求必應。

問愛活動的反響超乎想象。“我只是無聊發了個帖,原以為會秒沉,沒想到包養網吸引這么多人,”可可告訴記包養者。記者也看到,這包養一帖子8月11日14:03發起,持續到昨晚20:50,已有2916個回復帖,31頁回復頁。問愛發起人可可一直堅守陣地,七夕當天她從早10點開始的調查工作,一直進行到當晚9點包養網,還在繼續。可可告訴記者,她已經多次表示問愛活動截止并準備封樓包養網,但仍不斷有人回復,帖子樓一直不斷更新翻頁,“怎么會有那么多回復,我好忙,說了多次截止了還是有人在問。”

對話

“你不能歧視我的工作”

問愛帖的發起者可可是個初三剛畢業的小姑娘,她曾經也有過一段暗戀的經歷 。

對話人:七夕調查員可可

記者:怎么想要做這個活動?

可可:就沒事弄著玩。無聊的。

記者:完全無償幫大家問?

可可:恩,難道還有人給你工資?

記者:做這個不求什么回報?

可可:要回報干嗎!我就想讓吧主給我加精(把帖子加成精華帖)。

記者:有沒有人不愿意接受這種調查?

可可:有。有人以為是騙人機構,有拉黑的,也有罵神經病的。

記者:那你怎么辦?

可可:我只說了一句“你不能歧視我的工作”。

記者:你說自己什么工包養作?

可可:七夕調查員。

本版文/見習記者林艷(除署名外)

教委

學生問愛不一定算早戀應寬容對待

對“七夕”不少低齡網友發包養起的“問愛”行動,西城區教委有關負責人表達了寬容的態包養度。問愛未必就算是早戀,包養“從個人角度和父親的角度,對學生的早戀問題包養,我認為學生嘗試戀愛這個過程,也是成長過程的必然階段。教育部門要引導為主,一味地禁止不起作用。”該負責人表示,問愛可以是對青春期情感的淺嘗輒止,但不應沉迷于此。“就像一個人可以吃甜的或者咸的,但不能天天吃,要全面吸收營養”。

據介紹,西城區的中學對新升入高三的學生進行引導,例如向高三學生介紹上一屆的“師哥師姐”因為沉迷于早戀,最終高考成績不理想等,通過側面教育的方包養網式,提醒學生不要因為早戀影響學業。

文/本報記者 趙媛媛

80后“去死團”

銷聲匿跡 團員多已成家

本報訊(見習記者 董鑫鄒春霞)今年的七夕,曾經風光一時的“情侶去死團”幾乎銷聲匿跡。記者調查發現,因他們的組員多是80后,基本已經成家。

2006年的七夕,在上海徐家匯街頭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群體,他們身穿統一服裝,背上印著“情侶去死”的口號,在婚紗店前拉起“情侶去死去死團”和“以愛與正義的名義”的橫幅。作為一個生長于網絡的團體,幾年過去了,“情侶去死去死團”(以下簡稱“死死團”)卻幾乎絕跡于網民的視線,無論是豆瓣還是QQ群,幾乎所有的團員都已“脫團”。

曾經標榜“情侶天敵”的“死死團”如今團員多已成雙成對。“群主,今天有什么活動嗎?”記者加入了一個名為“死死團”的QQ群,115人的QQ群,顯示在線的只有15人。群主回復記者,他已經是第三任群主了,因為現在群里能叫出來參加活動的都不再是單身,所以他們也不組織活動了。在另一個“死死團”的群里,記者同樣詢問七夕節的活動,群包養網主表示,先要統計一下有多少“叛徒”,也包養就是早已脫離單身的團員,而后群主不無遺憾地公布,除了他還是單身,其他幾十個團員都變成了“叛徒”。在2006年建立在豆瓣網上的“情侶去死去死團”小組中,最新的一個帖子發布于2011年8月,組員已經沉寂多時。組長“盲刺客”告訴記者包養網,他們的組員多為80后,現在早已成家。

團員成雙成對,“死死團”的活動自然也難以成行,不復當年的轟動。“死死團”QQ群主“孤獨の月光”告訴記者,他們的活動其實就是一群單身青年在一起吃飯,“為了過節心里不難受”。團員“帆帆醬”則說,他們所謂的“活動”無非就是穿上寫著“情侶去死”的團服,在街上走來走去。但就是這樣簡單的活動包養今年也沒有舉辦,用“盲刺客”的說法就是“老了,玩兒不動了。”

90后單身黨

七夕節流行“爆照”征友

本報訊(見習記者 鄒春霞董鑫)七夕情人節情侶雙雙對對,單身者只得顧影自憐,但也有的單身人士不甘寂寞,一定要在七夕“湊湊熱鬧”。在百度貼吧,單身黨“爆照片求勾搭”的主題帖成為七夕當天最火熱的帖子。記者發現,跟帖者多為90后。

8月13日凌晨,網友“林大美Dam7”以“七夕也不要孤單著”為主題開帖,號召網友爆照尋求一日情侶:“每個人先爆照,遇到喜歡的在照片下告白,記住只能告白一個對象,表示真誠,然后爆照@你告白的對象,必須經過TA的同意明天做一日情侶,見面也好,電話也好,視頻也好,聊上一整天也好,想保持情侶關系兩人商量就繼續下去吧。祝大家情人節快樂!!”“林大美Dam7”的號召得到近千位網友響應,網友們紛紛爆出自己的照片,同時向自己喜歡的人告白。而90后網友“整蠱愛人”在8月9日凌晨發布的“單身黨戳進來爆照可好?”的主題帖也贏得了近千位網友的響應包養。“不管你是軟妹萌妹美呂還是女漢子,還是娘炮小受帥鍋或者肌肉男,為了可以找到陪自己過七夕或許更長久的對象!戳進來的單身黨通通爆照粗來可好?爆照者記得要附上自己的年齡,性別一看照片便知就這樣愉快地決定了!”響應“整蠱愛人”的網友多為90后。

不只是貼吧,七夕節,微博也變成了照片征友的“圣地”。昨天,窮游網將自己旗下單身員工的照片放在包養了微博上,并附上出生年月、興趣愛好和一段感言,注明“求勾搭”,引來眾多微博粉絲的圍觀。除爆照求勾搭外,七夕節單身們流行的過節方式,還有到空間告白,許多網友在貼吧里留下QQ號碼,求被告白;也有網友公布自己的手機號碼,希望能收到七夕節的節日短信;甚至還有網友發帖稱,只要留下手機號碼自己就可以為其唱歌一首。

包養

七夕領證人數逐年下降

本報訊(見習記者李澤偉)昨天是七夕,每年這個日子,本市各個區縣婚姻登記處都會比平日場面火爆。記者包養網昨日從市民政局了解到,今年本市七夕節婚姻包養網登記人數為1423對,基本是去年2800余對包養網的一半,相比前年4200余對更是減少了很多。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好日子婚登數量逐年下降,表明新人的婚姻觀念越來越理性。

海淀婚姻登記處主任陳茹告訴記者,她們做好了充分準備,登記大廳的10個窗口全部投入工作,但前來登記的并不算特別多,包養網和平日相比并沒有明顯增長。

TC: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